波蘭「舞蹈.劇場」特訓班
簡介
由波蘭克拉科夫市盧克威登‧索爾斯基州立戲劇學院舞蹈戲劇系系主任雅采克‧路明斯基帶領兩名學院教授及4名碩士班學生組成交流團,來澳進行交流活動,並為舉辦兩天的戲劇及舞蹈大師班,並由研究波蘭戲劇大師葛羅托斯基(Grotowski) 的皮托斯拉克教授主持戲劇課,以及由雅努什斯坦‧史古巴柴可斯基博士主持當代舞工作坊。 課程內容 戲劇(由皮托斯拉克教授主持)以葛羅托斯基(Grotowski) 的肢體訓練為基礎
舞蹈(由雅努什斯坦‧史古巴柴可斯基博士主持)
導師皮托斯拉克 教授
劇團藝術總監、導演、兼演員;1970年畢業於華沙戲劇學院的表演系,1978年修得導演學位。 演員經歷-普拉維實驗戲劇工作室(1970至1973年)/華沙劇院:工作室(1973至1974年)/伯兹奇尼劇院(1974至1983年)。 導演經歷-伯兹奇尼公司(1993至1991年)/羅茲市的葉拉特劇院(1990至1992年)。 藝術總監經歷-華沙市立戲劇院(1993-2007年)/華沙國際劇場藝術節『Encounters (相遇)』(2002, 2004, 2006年)。 表演及導演教授經歷-華沙戲劇學院(1973-1997),現任克拉科夫索爾斯基州立戲劇學院舞蹈戲劇系專任教授,及馬爾默戲劇學院客座教授。 斯拉克教授曾以演員身分參與約瑟夫‧杉伊那、安傑依‧瓦伊達、以及齊格蒙特‧胡伯等人的製作,表演作品包括安傑依瓦伊達的《大理石人》和電視劇場。 他在華沙劇院導演的作品包括:在伯茲奇尼劇院演出的 作品,斯庫斯尊的《當他們在早晨醒來》(1979年)、巴別爾的作品《瑪麗亞》(伯茲奇尼1981) 、瓊森的《狐坡尼》(伯茲奇尼1982年)、布萊希特的《巴爾》(伯茲奇尼1985) 、布萊希特的《杜蘭朵》(1987年) 、印奎斯的《山貓小時》(伯茲奇尼1988)、柴可夫的《婚禮》和布萊希特的《婚禮》(戲劇戲院1993)、布爾加科夫的《紫島》(戲劇戲院1995)、莎士比亞的《皆大歡喜》(戲劇戲院1996)、圖波爾的《佐戈》(戲劇戲院1998年)、哈維爾的《乞丐歌劇》(戲劇戲院1999)、萊文的《謀殺》(2002年)、赫拉巴爾的《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 (戲劇戲院2003)、貢布羅維奇的 《備忘錄》(戲劇戲院 2005年)、印奎斯的《姊妹》(戲劇戲院2006年)、貢布羅維奇的《伊馮娜》(戲劇戲院2006年)、品特的《看守》(國家劇院);其他城市的作品包括有歐威爾的《動物農莊》(1990年,雅拉薩,羅茲)、漢德克的《我們互不相識的那一小時》(斯洛伐克,克拉科夫,1999年)。《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諾伊劇院,波茲南 , 2011)。在國外,他在斯德哥爾摩的威奇威茲劇院執導《拯救》(1999年)、貢布羅維奇的《伊馮娜,勃艮第公主》(山手Jijoska劇院,東京,2006年)和一些在格拉斯哥、新德里、阿姆斯特丹和特拉維夫等地的戲劇學院的演出。 他也執導過一些電視劇,如:魏德金的《春天的覺醒》( 1989)、印奎斯的《山貓小時》(1990年)、索羅金的《隊列》(1991)、改編自柴可夫及其他作品的《婚禮照片》(1995年)。 1992年,斯拉克擔任香港演藝學院的國際評審委員;1997年獲得金尤里克獎最佳導演獎,同年在格但斯克莎士比亞戲劇節以《皆大歡喜》獲最佳莎士比亞作品獎 。目前為歐洲戲劇院校聯盟主席。 雅努什斯坦‧史古巴柴可斯基 博士 波蘭籍舞者、教師及編舞家 他的舞蹈生涯始於克拉科夫戲劇學院的學生舞蹈團。畢業後,他追隨雅采‧路明斯基在波蘭貝托姆的西里西亞舞蹈劇院工作了5年。之後在哥倫比亞的麥德林舞蹈團,他與彼得‧帕拉西歐一起工作,並與克莉絲汀‧布魯內爾在德國埃森市共事,以及在瑞士蘇黎世和丹尼斯‧蘭帕一起工作。 取得以上經歷之後,雅努什斯坦‧史古巴柴可斯基開始在波蘭克拉科維雅劇院創作自己的編舞作品。他參加白俄羅斯的維捷布斯克以及波蘭的卡利甚舉行的當代舞編舞比賽,並得到了頭獎的殊榮。同時,他開始練習艾揚格瑜伽,並獲得瑜伽教師的二級認證。之後他在自己的當代舞教學中結合了瑜伽的方法,強調舞蹈技巧與肢體、呼吸和心靈的關連。 2006年,史古巴柴可斯基在克拉科夫州立演員學校以及貝托姆舞蹈戲劇系任教。他與戲劇導演合作,為波蘭音樂劇編舞,作品包括:《弗朗西斯》、《玩偶》、《費爾迪杜凱》、《仲夏夜之夢》等。 波蘭克拉科夫市盧克威登‧索爾斯基州立戲劇學院
|
上課日期學費名額戲劇課: 8名(須經甄選)
舞蹈課: 15名 (先到先得) 查詢及報名電話:6289 0000(鄧先生)
電郵:inspiring@creativelinks.asia 報名程序:
協辦![]() 波蘭克拉科夫市
盧克威登‧索爾斯基 州立戲劇學院 贊助支持 |